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中国多晶硅生产:从受制于人到领跑世界

2020-01-29 11:137280中国能源报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器件生产中的主要材料来源。在全球光伏行业初兴的2004年前后,光伏级多晶硅料一度是制约我国光伏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中国的多晶硅生产到底经历了哪些严苛的技术封锁?国内企业又是如何实现突破直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吕锦标,2003年3月加入协鑫集团,2007年从集团上海总部来到筹建中的江苏徐州多晶硅生产基地,一呆就是7年,他见证了协鑫进军光伏行业、布局多晶硅基础材料生产的全过程,在他的眼中,协鑫乃至中国光伏企业的多晶硅生产之路正是整个中国光伏行业从弱到强的缩影。

“想去参观人家的工厂,对方直接回绝,门都没有”

2004-2005年前后,全球的光伏市场已经开始“爆发”,国内也已经有一些企业借着这股东风在组件生产上小有作为。

虽然国内组件生产商已经可以在全球市场上跟跑,但最头痛的问题是材料受制约。所谓“两头在外”,就是指主要原材料多晶硅需要从国外巨头进口,生产出的组件产品需要出口到国外市场,中国光伏企业仅仅是扮演了代加工的角色。

世界范围内,能够生产多晶硅料的企业屈指可数,产量也十分有限。而且当时半导体行业已经有成熟的市场,光伏却是新兴的闯入者,所以,硅料厂商一定是优先保障半导体企业的需求后才轮到光伏。

光伏企业只能和半导体企业抢多晶硅料。当时,世界范围内多晶硅料的年产量约在3万吨,其中只有不足1万吨可以供给光伏企业。半导体行业所用的多晶硅料比光伏级多晶硅纯度要高,成本也更高,但国际上老牌的多晶硅生产企业都和半导体企业有长期的供货协议,即便是光伏级多晶硅料的市场价格已经达到三四百美金,而半导体级多晶硅料只有几十美金,他们也不会对半导体企业停供,两者的长协合同是非常牢固稳定的。

那时,协鑫正在着手进入光伏行业,也看到了中国光伏制造核心材料受制于人的痛点。

其实,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着手研究半导体,其间就有一些多晶硅生产企业兴起,到七十年代末,全国已经有十五六家多晶硅生产企业分布在上海、重庆、四川、江西等地,但关键的生产技术却一直控制在德国、美国、日本等国无法实现突破。

国内企业要生产多晶硅料,就一定要突破关键技术。虽有这样的认知,但2006年前后真正进入行业才意识到,国外的技术封锁是多么严苛,根本没有技术交流的渠道。

多晶硅料的生产工艺主要有有四个步骤:第一步生产原料三氯氢硅;第二步是将三氯氢硅提纯;第三步将提纯后的三氯氢硅进入还原炉还原,得到纯高度的多晶硅;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部分,在还原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包括四氯化硅等在内的尾气,要将尾气转化成三氯氢硅再循环利用,这是最难的一步,也是我们寻求技术突破的关键。只有实现了四氯化硅到三氯氢硅的循环,才能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多晶硅生产。

德国瓦克公司是当时世界领先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从1959年开始就已经是超纯多晶硅的工业级生产商。瓦克在江苏张家港投资了一个有机硅工厂,我们通过商务渠道去母公司沟通,希望去参观人家的德国多晶硅工厂,对方直接回绝,门都没有。此后,我们的工程师利用出差的机会到了德国,瓦克的多晶硅厂就在一个小镇里面,厂区四周都是大片树林植被的围墙,根本就进不了那个区域,更不用说参观了,什么都看不到。

“最大的收获是买到了还原炉,至少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然后才有了后面的国产设备”

虽然参观、交流都没能成功,但我们却在当地找到了一家为瓦克工厂提供设备支持的私营企业。

这家企业主要生产还原三氯氢硅的还原炉,产量也不大。老板叫谢斯纳,年过七十却特别能喝酒,53度的茅台用红酒杯干,干几杯答应发炉子,但还是屡屡爽约。谢斯纳的厂主要生产12对棒还原炉,正适用于千吨级产线,当时中国大陆扎堆上十几个项目。

我们从谢斯纳的工厂买了还原炉,2007年第四季度协鑫在江苏徐州建成了第一条1500吨/年的多晶硅产线,用的就是这些炉子。

其实,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装备的升级都要依靠工厂的生产探索,技术的改进也消化在装备中的。比如还原炉,在购买时设备厂商会提供诸如加压、控温等环节的基本技术参数,但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参数的优化,这就关系到装备的变更升级。例如哪里需要挪个孔、哪个需要挪个位置,在工厂不断优化生产的过程中,装备才会升级。后来,在2008年第二条1500吨/年产线投产的时候,国内的企业就已经可以生产还原炉。当时,我们已经着手从12对棒放大到18对棒、24对棒、36对棒,放大后设备布局不一样,需要我们的技术人员和国内企业重新计算,但我们已经可以做到了。

现在想来,找德国最大的收获是买到了还原炉,至少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然后才有了后面的国产设备,当然也有来自日本和美国的一些装备。

现在,无论是江苏还是新疆的工厂,设备国产化率都已经超过了95%,与进口设备相比,国产设备采购和后续运行、维护成本要低30%以上。

“业内的领先企业一直观察着中国的多晶硅生产,认为中国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就进行尝试,始终没有成功,肯定做不起来,但我们就是成功了,我们做到了”

技术突破并不是在哪一个节点上突然就有了怎样的巨变,而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尝试逐步实现的。

其实在2007年第一条徐州产线上马的时候,最关键的工艺流程四氯化硅向三氯氢硅转化并没有完全突破,氢化处理工艺是在同步研究和中试的。所以,当时的很多工艺尝试也是在第一条产线上试运的,从这个角度讲,首条1500吨/年的产线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试验场的作用。

既然没有现成的工艺包,外出取经也没能成功,我们就只能自己研究摸索。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研究虽然没有重大的技术突破,但却积累了部分专业人才。当时,为了突破这最关键的一环,国内化工、半导体、电子、电力等行业的工程师以及化工设计院、装备制造企业都参与其中。后来,国内精细化工行业的工程师从有机硅制备中得到启发,最终冲破了氢化这道技术难关。多晶硅生产过程产生的尾气非常多,实现了从四氯化硅到三氯氢硅的循环,我们才可以真正控制成本并且实现连续生产从而扩大规模。

在两条1500吨/年的产线上马后,国内的技术已经不断走向成熟。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协鑫接连扩产,连上三条5000吨/年规模的产线,总规模达到18000吨/年,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大多晶硅生产商。

这时候国际上的一流企业包括那些曾经把我们的技术交流人员拒之门外的公司是非常震惊甚至怀疑的。其实,业内的领先企业一直观察着中国的多晶硅生产,认为中国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就进行尝试,始终没有成功,肯定做不起来。但我们就是成功了,我们做到了。

现在,协鑫在对国外技术和设备引进吸收、集成再造并国产化的基础上,对氯氢化、反歧化、高效化学气相沉积等关键技术进行大量自主创新,独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CL法多晶硅超大规模清洁生产技术。这一工艺法完全实现了物料的全循环利用,与目前国际三大多晶硅生产企业Hemlock、OCI、瓦克所采用的工艺相比,流程更短、物料和能量利用率更高,不仅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实现多晶硅的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完全零排放,总体技术水平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吕锦标口述本报记者姚金楠/整理)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世界黄金协会:71%的受访央行认为全球央行的黄金持有量将在未来12个月增加
​世界黄金协会发布《2023年央行黄金储备调查》。调查显示,继央行购金量创下历史纪录之后,各国央行继续将黄金视为重要的储备资产。2023年2月7日至4月7日间进行的“2023年央行黄金储备(CBGR)调查”共收到59份回复,其中24%的受访央行打算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黄金储备,与去年的调查结果基本相符。央行购金的主要动力包括:购买国内黄金的数量增加,战略性调整黄金储备并使之达到最佳占比;此外,金融市场对危机风险和通胀高企的担忧也推动各国央行继续购入黄金。

0评论2023-06-27502

刚果(金)成为世界主要铜出口国
综合路透社、彭博通讯社报道,秘鲁矿业部长近日表示,虽然面临产量快速增长的刚果(金)的竞争,但有信心维持其世界第二大产铜国的地位,因为未来几年有重大项目将推进。两国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刚果(金)铜生产和出口接近秘鲁,这使得秘鲁作为世界第二大产铜国的地位面临刚果(金)的竞争。最近的一份报告认为,未来几年,

0评论2023-06-05326

世界铂金协会:2023年全球铂金需求将同比激增28% 供应缺口达100万盎司
世界铂金协会周一称,由于铂金需求出现激增,特别是来自工业部门的需求增加,将使2023年全球铂金供应短缺态势加剧。世界铂金协会的数据显示,与2022年相比,今年全球铂金需求将增长28%,而供应量将同比下降1%。该机构估计,铂金在工业方面的需求(尤其是中国的化工和玻璃生产所带来的需求),有望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0评论2023-05-16566

世界上最大的宽厚板连铸机之一,投产!
西马克集团为这台连铸机提供了所有必要的技术包铸坯规格203-305毫米 x 1,524-3,150毫米,此铸机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宽厚板连铸机之一纽柯钢铁布莱登堡钢厂将有能力生产海上风电用钢由西马克集团提供的单流宽厚板连铸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连铸机之一,在纽柯钢铁布兰登堡厂成功投产并在稳定提产。此连铸机设计年产量为145

0评论2023-05-152719

世界首个机器人矿工上岗,智慧矿山终局或将加速到来
4月,AI大模型大热的背后,人工智能的商业落地也正如火如荼的展开。一年前,百度发布了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机器人RT6,其25万的成本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对比上一代产品大幅下降了一半,而原因主要归功于RT6针对场景进行了深度定制。RT6专注出行市场,大幅精简了驾驶员相关配置,驾驶舱的仪表盘、中控屏、方向盘等都不再需

0评论2023-05-112030

Livent和Allkem以734亿合并 创建世界第三大锂矿公司
5月10日,美国Livent和澳大利亚Allkem宣布签署最终协议,两家公司将以全股票对等合并方式合并,创建一家全球领先的锂化学品生产商(NewCo,新公司),交易价值约为106亿美元(约合734亿元)。交易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完成,Allkem股东将拥有新公司约56%的股份,Livent股东将拥有剩余约44%的股份。新公司推算2022年度合并收入约

0评论2023-05-11669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金饰金条金币需求回升
世界黄金协会日前发布《2023年一季度中国黄金市场回顾与趋势分析》报告。报告指出,一季度,中国金饰需求出现大幅反弹,金条和金币需求也显著回升。报告聚焦国内黄金市场,分析了2023年一季度消费者的金饰需求和黄金零售投资需求。报告指出,得益于中国经济复苏,以及前几个季度积压的金饰需求,今年一季度中国金饰需求出现

0评论2023-05-102523

世界钢协行业分析部部长巴里斯:“大趋势”将给下游用钢需求带来哪些影响?
2021年2月份,世界钢铁协会成立了“‘大趋势’评估专家组”(Megatrends Evaluation Expert Group),旨在深入了解“大趋势”这一概念,并探究“大趋势”将如何重塑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以及全球钢铁工业的未来。“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大趋势’应该满足3个条件:长期性、广泛性、具有重大影响。这表示一个‘大趋势’应该至

0评论2023-05-08665

第五十四个“世界地球日”——我国围绕“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今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我国围绕“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开展宣传活动。当天,自然资源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福州共同举办地球日主场活动,旨在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

0评论2023-04-242083

王广华: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写在2023年“世界地球日”之际
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写在2023年“世界地球日”之际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 王广华  4月22日是第五十四个“世界地球日”,我国围绕“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开展宣传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0评论2023-04-211439